DeFi系列报告 | 去中心化加密资产借贷平台
导读:DeFi —— 去中心化金融,作为Dapp的一个分支,似乎是目前区块链技术的最佳使用案例之一。本文翻译了币安研究院发布的DeFi报告系列第一篇,其中着重讨论DeFi的基石应用类型:去中心化加密资产借贷平台。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有代表性的借贷类DeFi项目,市场参与者及参与动机,以及与中心化的金融系统相比这些平台的优势和风险。
本文翻译自6月6日由币安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部分内容略有删改。
报告原文:
https://info.binance.com/en/research/marketresearch/defi-1.html
核心摘要 去中心化金融,也被称为开放式金融,或DeFi,已经发展成为以太坊网络应用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DeFi的核心原则是提供一个全新的、无需许可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没有任何中心化权威,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用户就是自己资产的托管人,对自己的资产拥有完整的控制权、所有权,他们可以自由进入市面上所有的去中心化市场。 借贷协议和平台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不同的使用动机,比如: 对借贷者:可以做空某个资产或者借来使用权(比如治理权) 对出借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资产来获取利息 对以上两者:存在跨平台之间的套利机会 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去中心化、无托管方的协议提供了几个很有前景的优势,比如: 透明和价格有效性,因为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 当发生借贷行为时的便利性和速度 抗监管和不变性 不过,鉴于这些金融原型的实验性质,与中心化的竞品相比,他们确实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缺点,比如: 技术风险(交易对手的风险被智能合约的风险代替了) 低流动性(即,很难大规模的去借贷而不影响当前的利率水平) 总体而言,加密货币驱动的借贷领域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是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价值主张,即个人和机构可以用过去的信贷模型来提供更广泛的资金渠道,同时还不需要可信的中间人或第三方。尽管现在很难确定哪些平台或者协议在长期能够吸引最多用户,但各种工具共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去中心化方案来获取资本,同时形成了更加全面的DeFI工具箱。
本篇报告是我们(币安研究院)DeFi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涵盖了诸多不同的平台和协议,这些新生事物旨在颠覆现有金融行业和基础设施。总体而言,这篇报告将讨论DeFi的基石应用类型:去中心化加密资产借贷平台。
尽管开放式金融在本质上是相对于平台而独立的,但目前DeFi类应用几乎全部在以太坊上开发和使用。稳定币Dai是DeFi的基石之一,Dai是一个由加密资产抵押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在Maker的生态系统中产生。
截至2019年5月31日,从现有应用数、交易数以及锁在平台(如Maker、Compound)里的金额这几个维度来看,以太坊占主导地位。因此,基于以太坊的DeFi类Dapp将是本次报告的重点。
长久以来,贷款是建立在双方之间的信任之上。那么,与中心化平台相比,去中心化加密资产的借贷平台是如何在没有信任关系的匿名陌生人之间匹配贷款的呢?
1.去中心化借贷概览
DeFi可以被定义为:
“一个由无需许可的区块链、点对点协议和在去中心化网络构建的应用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于促进借贷行为或者用金融工具来交易。”

图2 - DeFi应用中锁仓的总金额(百万美元)(截至6月5日)

- 贷款抵押品
- 可出借资产
- 可借入资产
- 治理资产(例如MKR)

点对点的借贷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直接配对(例如Dharma,Ethlend等)
- 流动资金池(例如Compound,dydx)
在大多数这些平台中,平台直接匹配贷方和借方,利率之间存在利差,平台或者协议开发者通过利差作为收入维持运营。
每个市场都链接到一个cToken(比如cBAT),它充当了在协议上借出资产的中介。通过cToken,出借方可以获得随时间而累加的利息。具体而言,利息的金额是在区块维度进行累加。在贷款的周期内,每隔15秒出来一个新的区块,cTokens都会持续增加。
在Compound中,还有一个撤销功能,允许用户将cTokens转换为原始资产(例如从cBAT转换为BAT)。
每种资产的利率都基于实时的市场供需关系。当借款人的需求过剩时,利率会增加,而可借贷金额的过剩则会导致利率下降。此外,出借利率总是低于借款利率,以在平台上产生流动性。



2. 市场参与者
- 长期投资的“奖励”。长期头寸持有人(也就是价值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利息(通常以相同货币计价)获得奖励,为他们带来新的收入来源(除了资本增值或“HODL策略” )。例如,长期投资于以太坊的投资者可以从这些贷款平台中受益并获得额外的收益率。
-
美元对稳定币的收益率。与银行的大多数常规银行账户不同,稳定币不会产生任何收益率。将美元计价的稳定币存储在数字钱包上类似于将美元纸币保存在皮革钱包中:没有一个能够带来收益。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这将转化成稳定币有效价值的贬值。对于稳定币发行人,为了竞争市场份额,有动力将其从银行存款得到的部分收入通过这些去中心化平台分配给支持流通供应的用户们。
- 能够做空资产。借款人可以通过借入资产来做空某一种资产,并立即在任何交易所卖出它获得其他加密货币(通常是稳定币)。这与中心化交易所的保证金交易具有类似的功能。同样,它还提供了在不支持此功能的平台上进行保证金交易的能力。例如,交易者可以在Coinbase上做空资产(因为它不允许保证金交易)。随着可借入资产的列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这种应用场景也将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
借用代币的使用价值(例如借用治理权)。借款人可以决定(暂时)借入资产,以获得区块链的更多权力或治理权。例如,有人可以借用REP(Augur币)来参与链上的决议机制。
- 去中心化平台和中心化平台之间的套利。截至撰写本文时,Dharma以USDC的8%年利率提供90天的贷款。对于能够以美元获得信贷的消费者(基于对KYC账户的现有访问的监管套利等)存在套利机会。套利者可以以低于8%的利率借入美元,将这些美元转移到Coinbase上以购买USDC,然后将USDC借给Dharma。然而,这种套利受特定风险的影响。例如,如果平台定义的特定利率的需求不足,贷款可能永远不会与Dharma上的相匹配。此外,这些机会也存在潜在风险(交易对手,平台特定风险),将在下一节中详细讨论。最终,套利可能存在于访问受限(或需要更严格的KYC)的平台上,并且这些机会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
去中心化平台之间的套利:由于去中心化平台目前在借贷利率之间存在较大差价,因此预计这种情况会更为罕见。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个行业的参与率较低,毕竟仍在早期阶段。不仅如此,由于这些开放的去中心化平台的性质,消除套利机会的参与者数量更多。在此之上,这些套利机会通常会稍纵即逝,因为许多平台集成了其他平台上的借贷信息(例如Zerion)。此外,为了纯粹套利,两笔贷款必须具有相似的参数。特别是贷款的期限(期限长度)和到期日必须相同或相似,以便最好地执行此类套利,不然潜在的风险可能包括网络环境因素,(代币发行的)原生通货膨胀率,价格变化风险和提前还款/流动性(不论利率和期限长度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如果不同平台对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前如何关闭头寸有不同的政策,则可能存在提前还款的风险。
3. 去中心化协议的风险和优势
- 提高价格效率:由于贷款和借款协议允许任何人对资产进行做空,因此可以在市场中实现更高的价格发现和效率。
-
不可变性和抗审查性:单一交易无法逆转,任何第三方都无法阻止借款流程。这样就形成了无需审查的有效市场,不会对用户造成歧视。
- 更广泛的资本准入:居住在资本控制国家的参与者可以获得基于其他法币的稳定币,例如美元或任何以法币计价的稳定币(例如英镑,欧元)。
- 透明度和效率:在纯粹的P2P借贷平台上,利率仅由市场参与者决定,贷款通过超额抵押来确保。而且可以容易、无成本地公开获取有关贷款的信息。
- 灵活性和贷款隔离:使用一个钱包可以同时借入多种加密货币。不同的风险也可以是完全独立的。例如,可以通过一个钱包用ETH借入USDC,而另一个钱包用ETH借用BAT。如果一笔贷款违约(即抵押品价值低于其清算门槛),则只会影响该抵押品,因为风险是隔离的。但是,对于允许多边抵押的平台,可以通过将不同资产汇总为一组抵押品来降低风险。
-
降低流程成本/周转时间:与传统金融行业不同,去中心化金融移除了所有中间信用审核,任何用户都可以以市场价格非常快速地借入资金。
- 能够跨平台和交易场所转移借入资金:与中心化贷款交易场所不同,个人可以借入资金并将其自由转移到其他场所,只有抵押品会被锁定在智能合约中。
- 完全托管资金:想进行保证金交易的人可以在不舍弃代币的情况下,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有效地做空资产
-
能够在受限制的司法管辖区内进行保证金交易。在完全去中心化的贷款协议上, 整个过程在链上发生,不需要KYC。因此,任何市场参与者 - 无论其国家政策 - 都可以接触资产(无论是多头还是空头),然后进入保证金交易。
- 缺乏保险机制:与传统金融业不同,链上贷款没有保险机制。因此,存在违约风险,虽然某些平台可能会在交易对手违约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保险,这仍然是这些去中心化平台的一般缺陷。
- 难以赎回法定货币:由于贷款以加密货币方式计价,通常很难将这些贷款变现成法定货币。那么似乎很难在实体经济中利用这些借入的资金,但这其实是一个更宽泛的问题,它涉及到实体经济中如何能更广泛的使用区块链资产。此外,抵押稳定币(特别是USDC)的支持可能进一步激励用户用原生区块链资产(如以太币)借出资金并赎回法币。
- 超额抵押无助于”未开户“用户(即没有加密资产的用户):由于目前没有可用的信用评分,贷款必须超额抵押。对于没有加密资产的用户,就没有了借贷的机会。所以这些贷款和借贷平台并不服务于经济增长,因为贷款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超额抵押(有时高达150%)。另一种基于信用评分的系统也在开发中,但并不清楚在没有明确的KYC政策下如何设计这样的区块链借贷系统,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歧视”部分市场参与者。
-
超额抵押对杠杆交易效果不大:虽然可以借入资金并将其转到其他平台,但由于需要超额抵押,炒币交易者并不那么感兴趣在去中心化的平台和协议上借款。中心化交易所使保证金交易更容易操作,它们依靠自动去保证金系统,复杂的清算算法和保险基金,允许交易者建立高杠杆仓位。
- 网络拥塞:以太坊可能因为像加密猫这样的应用产生堵塞;FCoin的链上投票上币政策也造成了Sybil Attack(女巫攻击)。如果发生网络拥塞,交易可能会保持在等待状态,最终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和信息延迟。
-
交易成本,如Gas fee:由于交易是基于Gas fee的竞争,低Gas fee的交易可能会在较低优先级下等待确认。相反,有些产品有时没有明确或固定的Gas fee,导致用户可能会付出更高的成本。
- 缺乏完全透明度。例如,Dharma是第三大DeFi应用程序,但在特定方面仍缺乏透明度。目前尚不清楚每种资产的固定利率是如何定义的,因为它不受市场环境(供应和报价动态)的影响。此外,贷款匹配过程不透明。没有关于有多少贷款待处理的实时信息,也没有办法来审计贷款的匹配是否基于一些公平的规则,比如“FIFO(先到先得)”。
- 利率治理:中心化平台可以随时改变利率,给贷方和借方带来不确定性。
-
交易对手风险:如果平台是半中心化的(资金通过中间人转移而直接发送到智能合约), 平台本身可以控制资产并可能恶意使用资金。
- 价格机制失败:一些预言机,也就是数据提供商来给抵押资产估价时,会存在操作风险,例如数据操纵或由于价格来源问题而无法检索正确的市场数据。这可能会导致抵押资产估价错误的问题。
- 波动风险:如果价格波动太快,一些用户可能会被强制清算其抵押资产。
- 智能合约缺陷:由于交易无法在区块链上逆转,智能合约中的任何问题所导致的黑客攻击都可能使去中心化协议的用户产生巨大损失。随着以太坊的开发和持续快速迭代,平台需要不断保持智能合约的开发和版本迁移,以防止资金损失。
-
时间缺陷:当平台的出块时间平稳时,利率在区块级别计算。否则,如果区块链停滞或减速(或反向加速),利率可能会有所不同,智能合约计算利息的逻辑与每块的利率挂钩。
- 证券分类:对于稳定币是否可归类为证券,存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尽管CFCT可将其视为“Swap(掉期交易)”,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可能会将这些视为“demand notes(即期票据)”。
- 托管:非托管平台带来的不确定性是:谁是借出资产的实际托管人? 许多专业投资者被要求依托第三方托管人,使用这些平台可能会产生潜在的监管漏洞,因为部分监管要求可能无法满足。
- 牌照/许可证:无论最终用户位于何处,去中心化平台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都无需牌照即可运营。从中期来看,最近许多对USDC支持的平台可能会产生潜在的“许可证风险”,最终会影响操作者的成本,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或交易费用增加。
-
税收不确定性:对这些平台来说,办公地点以及在当地要遵循的司法政策都是一个灰色地带。
4. 结论
由于其尚处于早期,借贷行业仍有一些风险,随着行业的成熟(特别是流入量增加和交易量增加),这些风险有望得到缓解。在更成熟的行业中,更多的产品应该为参与者提供更多选择,使用户能够更加完整地获得金融服务。
此外,这些去中心化的金融平台可能是中心化机构做出进场决策的基础或数据点,希望通过加强对传统金融机构(当今金融界的守门人)的竞争,从而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
虽然摩根大通的分叉版以太坊——Quorum正在与JPM Coin等计划一起开发,但从去中心化应用的角度来看,以太坊仍然是所有区块链的标兵。
如这些借贷平台所示,DeFi似乎是区块链技术的最佳使用案例之一,有可能覆盖全球数十亿用户,并让用户更高效地获取基本金融服务。
原文参考资料
1.Circle Research (Ria Bhutoria). A closer look - Dharma-larm (2019).
https://medium.com/circle-research/a-closer-look-dharma-larm-8088e51c0886
2.Delphi Digital. 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 - Thematic Insights (2019).
https://www.delphidigital.io/defi
3.Kyle J Kistner. How Decentralized is DeFi? A Framework for Classifying Lending Protocols (2019).
https://hackernoon.com/how-decentralized-is-defi-a-framework-for-classifying-lending-protocols-90981f2c007f
4.Macro Narratives in Blockchain (Andrew Wong). The next FinTech: Global “Open Finance” Infrastructure (2019).
https://medium.com/macro-narratives-in-blockchain/the-next-fintech-global-open-finance-infrastructure-90ac093a411b
5.Maker Team. The Dai Stablecoin System (2017).
https://makerdao.com/whitepaper/DaiDec17WP.pdf 6.Multicoin Capital. Investment Thesis (2019).
https://multicoin.capital/2019/04/24/multicoin-investment-thesis/
7.The Block (Ryan Todd). Block by Block: Crypto Lending (2019).
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1/18/block-by-block-crypto-lending/
8.The Block (Contributor Network). The benefits of trustless lending (2019).
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1/31/the-benefits-of-trustless-lending/
9.Wave Financial (Roy Learner). Crypto lending: too good to be true? (2019)
https://medium.com/wave-financial/crypto-lending-too-good-to-be-true-fc010e7fc86c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